吃對比吃好重要
現代人生得少,所以對產後的調養也更重視,但是月子餐如果只是強調好吃,只重視營養內容或食材多麼豪華是不對的,產後的月子調理,是女人一生中少有的特殊時期,特別的時期就要有特別的吃法和營養,要吃對時間,吃對食物,補對時機,補得恰恰好才行。
正確的月子食補觀念應該採1:2:3原則的階段性進補,剛好與惡露的多少相反,惡露愈多愈不能補,所以產後第一週的飲食重點在加強水分排泄功能,要用「平補」,第二週是以「溫補」促進新陳代謝,而一般像麻油雞類補氣血的「熱補」應該到第三至四週才進行。
產後調理除了要講究階段性外,像是麻油、老薑、米酒水、無鹽等這幾個月子料理的重要元素也是絕不能捨棄的。鹽會使血流速度減緩,不利惡露排出;以低溫烘焙麻油爆香老薑來料理,可以刺激體內活潑化,加強代謝,使身體從內部產生保暖的作用。若能將老薑連皮咀嚼吃下去,更具有利尿消腫、增加纖維質、預防便秘的效果。而用充分將酒精揮發掉的米酒水搭配藥膳來料理,同樣是為了讓身體保暖,促進內臟的機能。
月子保暖防寒不易生病
月子飲食重點在於提供身體的「熱能」補充生產時所耗損的體力,而外在的月子生活調養,重點就在於充分休息和保暖防寒。在月子期間發汗是正常的,經由出汗來排除體內囤積的水分以及排毒,所以,隨時用乾毛巾擦乾排出的汗水,勤於更換汗濕的衣物,防止吹風受寒,都是坐月子時要特別注意的生活重點,如果汗濕不及時處理,或是不慎吹風著涼,一旦身體不發熱反而發冷那就不對了,萬一感冒反而容易留下病根。所以,月子房在注意空氣流通的同時,更要注意不讓產婦受涼,如果穿得暖還會覺得冷,就要特別小心,這種時候可以用薑汁米酒泡腳,讓身體暖起來。
每一種食材或藥膳,都在不同階段的月子餐裡發揮著各自的功能,每個細小的環節緊緊相扣,才能在體內發酵出最大作用,所以,最好是能夠好好的吃月子餐,忍忍口腹之慾,只要三、四十天好好調理就能換往後的健康,愈生愈美,何樂不為?